这篇关于“关于如何教写议论文的对话(总)”的作文,是由江苏招生教育网作文频道 http://zuowen.js-zs.org 整理,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与耕夫对话——关于如何教写议论文的对话(总) (2009-03-17 10:19:15) 作文网 高中
标签: 写作 议论文 语文教学 交流 语文阅读 杂谈 分类: 八面来风 高中作文网
两周来,关于议论文写作的问题一直萦绕着我的思绪,是耕夫的提问让我的思绪沉淀为文字,高兴的是还听到了来自远方的歌者、网友007的声音。我把全部对话辑录于此,欢迎各位师友继续讨论。
关于如何教写议论文的对话
沧水:
两篇满分佳作认真读了,感觉见识有了,文采有了,可论述方法基本还停留在简单的“材料列举”与“观点判断”层面,深度解剖的阐释性文字似乎仍处缺失状态。你看如何修改方能文气更充沛,论证更圆融?
耕夫:
前几日发过去的两篇文字,是我从网上搜寻到的两篇考场一类文,有一篇似乎还是满分文。
你对这两篇文章的评判,我基本赞同。纳入中学生议论写作的整体现状来看,这两篇文章还是堪称优秀之作。正如您说的,有文采,也看出作者不俗的见识。但是,我们为什么读完之后,为什么又不甚满意,甚至满怀狐疑:这,就是议论文?就是好的议论文?议论文就应如此来写?
如此追问,就追问道我们的写作教学的定位。长期以来,我们的议论文读写,基本拘囿在论点论据论证那点可怜的知识里。就议论文写作而言,框范在论点加论据再加点分析里,讨巧点儿,论据来个古今中外,或者正反对比,或者拟几个匀称漂亮的分论点,如此而已。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是议论写作定位的偏失。简单说,就是我们不是在“讲理”,而是在比谁的“嚼舌”更漂亮。
二是逻辑的缺失。我们似乎天生不会讲逻辑,而一味地去擅长渲染、抒情、铺染,即便在讲逻辑、讲思辨的论说体里,我们照样忽悠不止,煽情不止。
三是对“见识”的关注不够。只交给学生怎么摆弄“文”,而无视“思想”“见地”和“人”。实际上,一个人分析问题的见识浅了,思考拙陋了,“文”能好到哪里去?
2007wsxabcd:
这样的交流渐入佳境,快接近实质了。
沧水:
话题一:议论文体的定位,它是干什么的?是不是讲理?
感觉您的“狐疑——追问——究因”好像就是议论文应该干什么的演示版。“讲理”二字似乎还不能完全概括议论文写作的定位。我们先统一一下议论文的概念。什么是议论文?按我的朴素理解,议论文应该是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主张、认识、看法等,并借助各种思维方法展开论述,力求让他人信服、接纳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所以我更倾向于把其定位在“思辨”上。学生要清楚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看?它合乎事实吗?别人可能怎么看?如何证明我的观点才是正确的?怎样才能实现我的主张?…… 一旦学生进入思辨状态,其文才可能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认识深刻。
耕夫:
是的,对议论文的定位非常重要。议论文是干什么的用的?它与叙述体、抒情体的文章区别何在?探讨清楚这些问题,就是给议论文写作找到了根本的原点。至于说议论文是“讲理”还是“思辨”,我想还是”讲理“更适切一些。“讲理”一词是从日常用语中拈来,用“讲理”一词来做中学议论文写作的定位,是试图在纷繁迷乱中回到常识。你也说到议论文是“力求让他人信服、接纳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思辨”是为了干什么?终究是为了讲理,为了说服别人。关于“议论文”这种文体,其实有不同的叫法,西方多称为“劝说文”“说服文”,我们国家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也不统称为“议论文”,而是有“说明文”“论说文”等多种称谓。“议论文”的叫法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已约定俗成,这样称谓没有问题,但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议论文”要在申明、劝说,让别人信服,让“议论文”还原到它本来的生活情境。台湾作家王鼎钧在上个世纪出了一本专门辅导初中生议论文写作的小书,书名就叫《讲理》(这部书借鉴叶圣陶、夏丏尊《文心》的写法),书中的“杨老师”见面给学生布置的第一次写作的题目就是“吵架记”,如何“吵架”“抬杠”让人信服,而不是“骂架”“打架”,杨老师由此拉开了他和学生的“讲理”课程之旅。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议论文就是在“讲理”,在于说服读者,就可能泛滥抒情、繁琐叙事,就可能靠简单的技巧堆砌排列论据说一些连自己也不以为然的“大道理”混个高分了事。
沧水:
咱俩也不妨抬抬杠。你说“‘思辨’是为了干什么?终究是为了讲理,为了说服别人。”我看未必,学会思辨除了讲理、说服别人,至少还可让自己享受思想的快乐呀。看来我们对“什么是议论文”认识上没多大分歧,至于议论文写作定位的不同表述可能源于不同的站位。学写议论文的目的是什么?单就一篇文章看当然是“讲理”,可放到语文素养培育层面看自然就是思辨了。为什么要学生学写议论文?就是要学生学会锤炼自己的思想么,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会客观辩证的审视自我、他人、集体、社会,形成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行动信念,甚至开出解决问题的药方。“讲理”倾向于面向读者,“思辨”则立足于小作者自己。当然,单从每篇议论文的构思写作本身而言,“讲理”的确更亲切更生活些。
耕夫:
由此看来,“讲理”还是着意于议论文回到“生活”,回到“问题”。大到“圆明园兽首的拍卖”,小到“中学生该不该穿统一的校服”,这些身边遭际的“问题”,是不是“议论“”“讲理”的良佳契机?“说勤奋”“多难兴邦”这些宏大的议题要关注,围绕身边生活学习发生的“问题”也要“议”。隔离开生活的“问题”,相对于中学生的经验、思维水平,常常就变成“伪议题”,空话、大话、套话也就在所难免。在具体话语语境的中的议论、言说,学生才可能有“讲理”的欲望和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事一议”“就事说理”,以至“读后感”“思想短评”“小论文”等密切呼应时代脉搏的写作样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从“生活”“问题”的向度给中学议论写作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让学生明确“议论”“讲理”的目的、对象,是议论写作必须要解决好的前提。当然,如何能讲好“理”,逻辑、圆融甚至宏阔、雄辩地讲好“理”,真的要看学生的“思辨”水平和架构论证层次结构的能力了。
下载此文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