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详细内容

“聪明”为何味?

发布:2012-12-23  来源:
分享到:

这篇关于““聪明”为何味?”的作文,是由江苏招生教育网作文频道 http://zuowen.js-zs.org 整理,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虽然“聪明”这个词仅由两个字组成,但这两个字在现代社会有着非乎寻常的作用。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在教育界,这两个字的意味是异常丰富。

  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聪明”二字就象征着代表一切的分数。它是一切的一切,是学生和老师的命根子。在素质教育还未普及的今天,在大部分学校里,它便是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的唯一准绳。只要学习好,班长可以是个不动管理的“呆子”,劳动委员可以是懒汉,体育委员可以是个弱不禁风的女生。而老师却总以为这才是“物尽其用”。

  在家长之间,孩子的“聪明程度”(也就是成绩)便是相互夸耀的资本。只要自己家的孩子成绩不是很好,无论他在其他方面有着多么大的成就家长们总是会觉得没脸见人。这便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

  出现了这种没人愿意看到的景象,我想这不能不算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所以这个“聪明”的味道是苦中带着微酸的。

  悲哀从何时而来,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古人不是这样的。

  古人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明“要看两个字:“敏”和“慧’。敏而不慧,慧而不敏,都不能算是“聪明”。真正的“聪明”是德才兼备。那些受到朝廷赏识或者有所成就的名人志士有哪个是书呆子!看来“聪明”二字在古代是略带甜味。

  “聪明”为何味,古今中外有不同的味道。在中国,以前是甜的,现在是苦的,将来会是由一切美好味道合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作文
    • 高中
    • 初中
    • 议论文
    • 记叙文
    重点推荐
    网站导航 江苏教育网 大学排名 作文大全 个人简历模板 经典语录大全 江苏美术高考网 江苏技校招生 南京留学 南京培训 南京兼职 南京化妆培训 南京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