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三作文 > 详细内容

有情“投资”,无情“回报”

发布:2012-12-20  来源:
分享到:

这篇关于“有情“投资”,无情“回报””的作文,是由江苏招生教育网作文频道 http://zuowen.js-zs.org 整理,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提起投资,总让人想起市侩的嘴脸,一副“无商不奸”的派头。古人从商,属无奈之举,纯属活命之计,位列社会末等。但由于社会需要,商人们也逐渐地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由利转而在权位等诸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商人的发迹总是令人瞩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商人的行列,商人的行为也逐渐地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古老的中国,虽说生活中不乏商业气息,但总有些“软软”的感觉,比不上西方“利”之坚硬。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商人骨子里还是以“情”经商,而不像西方商人用“利”来作为推动自身发展的动力。比如说明小说《施润泽滩阙遇友》,描写商人之间互助互敬、共患难的生活情感;《雷雨》中周朴园做为工人阶级的敌对势力,是个见利思迁的商人形象,但其还是表现出一定的中国商人重情义的因子的。但《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中的商人,却是作为纯粹的追逐利益而生存的商人形象。

作为商人,不断投资,就有着不间断的获利心理,同样也有失利之忧。因此,他们总是对自己的举措慎之再慎,行为也日益朝着有利自身发展的因素倾斜。也因此而出现了大小、义私等特点。我们可以将商人划分为三类:一类是惟利是图型,在商业操作中,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一类是义利均衡型,属于公平交易、互利互惠的合法商人;一类是义字当头型,这类商人注重的是一种名声,一种信念,有着超脱自我狭隘利益的眼界。正因为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现代商业发展良莠不齐、参差交错。

但这里所要提到的投资,不同于上面所说的一种投资形式及类型,它是一种无形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而又最神圣的一种投资。它生于血,发乎情,止于泪,在漫漫人生中,浸渍在人性深处而不为外露的生命投资。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循环的过程。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是一个不断接受外界帮助充实自我的阶段,当他到达最为活跃的壮年期,要赡养上辈的人和抚养下辈的人,到了身衰力竭的晚年,他则成为一个需要帮助的个体了。从个体整个人生过程来看,就是一个从付出到获得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投资和回报的关系。那么从整个人类历史角度来看,人生就是一个投资的循环体了。只不过这里作为投资的借体不仅仅是金钱和财物,它所倚重的更是一种亲情,一种人性罢了。

把人间真情看成是一种商业化的行为,似乎是玷污了亲情的神圣性,但正是这种浅显的类比,我们才得以明白现在的孩子身上缺乏的不仅仅是能优秀的生存的技能,更是一种“良知”,一种感恩素养。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换算。父辈年轻时为了照顾家庭,抚养孩子,整日鞍马劳顿、东奔西走,在孩子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必要时,甚至拿自己的性命来换取那一点点可怜的资本,将收入全部投入到孩子的培养中(进行投资)。当过度的操劳使他们身心俱疲,疾病缠身时,已不能再为了生计而奔波了,即使是为了自己,便到了需要子辈的帮助(获取回报)的时候。换算只是一个手段而已。既然可以把父子传承看作是投资,那么就有一个“利”的存在。虽然说社会在进步,个体在发展,但这种大的背景下不和谐的因子我们是不应该忽视的。凡是看过电视的人都知道,几乎任何台都有一个有关“道德”的栏目,而其中的上辈与下辈之间的矛盾冲突是赫然在目,容不得人半点质疑的。古有“墙头记”,兄弟两人将年迈的母亲搁置在两家共有的墙头之上;今有“离间计”,兄弟几人相互推诿,妯娌不合,将辛苦一生的老人晾在一边;更有“杀亲录”,两辈之间不能有效沟通,而导致了相残的悲剧。也许我们身边还没有如此严重的行为发生,但“不孝子”、“败家子”、“当初就不该要他(她)”诸如此类之语却处处可闻。

再看我们的在校学生。现在的高中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认为父母养活自己,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悠悠然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在他们的心里有没有感恩的念头呢?我曾经听一位家长这样说自己的孩子。学校让交学费,孩子说是五百,但临走时又突然改口说是七百。母亲很纳闷,怎么一会儿说五百一会说是七百啊?就对孩子说,家里就这五百了,你先拿走交上,回头我给你们老师送去。谁知孩子说不给七百就不去上学了。母亲又说,那我给你老师打个电话问问吧。孩子一口拒绝,说我们老师很忙,你这不是给老师添乱吗?你也不要去学校,让老师知道了我怎么还有脸向老师问问题啊,其他人怎么看我啊。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同意拿五百去学校。母亲只好立刻跑到亲戚家借了二百才把孩子打发走。孩子母亲在说的时候,声音一直是颤抖着的。我想,她心中应该有许多许多的酸痛吧。她应该能想象未来孩子对待自己的态度,但他们又能怎么样呢?对于家长来说,他们只能认为自己是在尽责,而不能有所期盼。而这样的情况到底有多少呢?听一个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说,他班里的学生,缴费时从来都没有含糊过,生活上不愁,学习上不忧,有一半学生可以说是来到学校是休息,吃完饭走进教室只为等下课再去吃饭。老师的眼睛里满是深深的无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以后的人生路怎么能走得比别人强?他们又拿什么来回报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的父母?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辛苦的投入,拼命地“投资”,换得的却是满目疮痍的“回报”,他们将自己的生命透支后又能依赖谁呢?

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一个很小的社会群体,更多的人则是尽力的将上辈人在自己身上的“投资”效益最大化的。他们知道上辈的不易,明白生命的珍贵,更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要不是这样,我们身边怎么会有这么多感人的事情发生?带着母亲去上学,为救亲人捐器官,兄弟几人把老人抢,只为尽孝把心换。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饱尝我所领受了的何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爱因斯坦在诺贝尔授奖仪式上如此表态,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又应该拥有一份怎么的感恩情怀来回报我们的父辈,来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呢?

在这里,我们不能过多的去责备孩子们的无知,而更应该去反思自己的行为,毕竟孩子行为举止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周围环境的熏陶感染的影响。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大的环境,但在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更应该从精神上对孩子进行“投资”,健全他们的人格,从而使自己的“投资”效益最大化呢?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作文
    • 高中
    • 初中
    • 议论文
    • 记叙文
    重点推荐
    网站导航 江苏教育网 大学排名 作文大全 个人简历模板 经典语录大全 江苏美术高考网 江苏技校招生 南京留学 南京培训 南京兼职 南京化妆培训 南京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