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关于“家乡的花灯”的作文,是由江苏招生教育网作文频道 http://zuowen.js-zs.org 整理,可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我家在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阳地村这个古老的布依山寨里。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纯朴好客的民风,爱它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更爱它流传至今的古老花灯。据说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用来驱鬼辟邪、祝神消灾、祭祀祈福的。我并不十分了解花灯的历史,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喜爱。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日子虽然不富足,逢年过节的娱乐生活却十分活跃。每年一进入腊月,辛勤劳碌了一年的乡亲,便开始排练花灯节目。从此,无论白天夜晚,村里总是锣鼓铿锵,琴声悠扬。平日手刨黄土、五大三粗的庄稼汉,排演起花灯来,竟是那样的投入。说的唱的虽然是独山话,但演练的人都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围着观看的乡亲们也如痴如醉。
到了正月十五那一天,基长街中心用木板搭起了一座土戏台——各村的花灯节目要在那一天进行比赛。那一天,基长街上最为热闹,看戏成为男女老幼的最大乐趣,家家户户无不锁门闭户全家出动,走在路上的人络绎不绝。戏台前的人群挤的密不透风,后来的只好爬上戏台周围人家的阳台上、矮墙头上、低树杈上、甚至是房顶上。大家全神贯注,可每当听到那活泼诙谐的精彩之处时,又爆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每年这时节,平时各自奔忙,难得一见的乡亲,都汇聚在一起,互致问候。尤其青春小伙,年轻姑娘,这时更要着意打扮一番,借看戏之机,展示自己的魅力。一些小商小贩,也会蜂拥而至。戏台附近,观众周围,摆摊卖糖果的、卖玩具的、卖漂亮衣服的、卖炒花生、葵花籽的,一个摊子连着一个摊子,买东西的人群走来走去,熙熙攘攘,令人眼花缭乱。那热烈的场面,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形成另一道风景线。
从我懂事起,我每年都和父母、哥哥到基长去看花灯(虽然我们寨里也有,但我不满足)。有多少精彩的故事我都记不清了,但主题基本上都是宣传计划生育、歌颂幸福生活、教育人们勤劳致富光荣、嫌贫爱富可耻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村自编自演的《龙摆尾》这个节目,它比喻花灯的历史源远流长,里面有祖先舞狼牙棒驱除祸害的片段,很有气势,加上鼓声、二胡声、号声、让观众身临其境,赞叹不已。其次就是我们学校自编自演的《劝学记》,讲述一个正值学习年龄的小姑娘,因家庭困难到城里打工,被黑心老板娘欺骗的故事,看得我热泪盈眶,久久不忘。
2003年8月23至24日,独山县举办了首届花灯艺术节,2004年又举办了第二届,吸引了数万海内外观众和游客。据说,我家乡的花灯曾代表贵州省的戏剧多次到北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专家的称赞,并上过中央电视台。独山花灯名播九州享誉海内外。而早在1998年,独山就因为有了花灯而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3年,独山花灯的发祥地、我的家乡所在地基长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我所在的村子也被誉为“阳地花灯村”。
家乡,我为你有这个瑰宝而骄傲!
独山!基长!花灯!我爱你们!
(责任编辑:admin)